乳腺癌的“新导弹”,精准又高效!
最近20年,全球上市的抗癌新药,包括靶向药、免疫药和细胞治疗有数百个,但真正称得上革命性的并不多。《我不是药神》里出现的白血病靶向药格列卫算一个,PD-1免疫药(K药和O药)并列算一个,肺癌靶向药奥希替尼算一个。
最近20年,全球上市的抗癌新药,包括靶向药、免疫药和细胞治疗有数百个,但真正称得上革命性的并不多。《我不是药神》里出现的白血病靶向药格列卫算一个,PD-1免疫药(K药和O药)并列算一个,肺癌靶向药奥希替尼算一个。
10月10日,药明康德发布公告称,于10月8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出售了其间接控股子公司所持有的药明合联(2268.HK)3030万股股票,约占药明合联当前总股本的2.47%,套现逾23亿港元。
选抗体的第一重答案,藏在 “品质验证的严谨性” 里。优品生物深知抗体品质是实验的根基,因此每款抗体在研发阶段都经过多维度严苛检测:通过 Western Blot(WB)、免疫荧光(IF)、免疫组化(IHC)等多种实验方法交叉验证,确保能精准结合靶标蛋白。比如检
前一天晚间,药明康德发布公告称再度大规模减持其联营企业药明合联(2268.HK)股份。当天,药明合联股价也出现较大幅度下挫,截至界面新闻发稿,公司报73.3港元/股,股价下跌5.35%。
真正的主角,是那三位“抗体三剑客”: 单克隆抗体依旧稳坐C位,从肿瘤拓展至神经、心血管、罕见病;
注意标题说的药物偶联物不等于抗体偶联药(ADC),药物偶联物的范围更广一些,请耐心看完本文您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抗体偶联药(ADC)最近几年发展非常快,不断有的药物正在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公布相应的疗效数据。也有已经上市的抗体偶联药不断拓展新的适应症。今天癌度通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澎湃动能!近日,成都温江区两家企业传来好消息,科伦博泰出席《财富》科技50强·创新之夜并领奖,领航未来通过2025年成都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快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和《科学》子刊连续发表多篇研究论文,聚焦纳米抗体偶联药物(NDC)这一创新疗法。作为抗体偶联药物(ADC)的升级版,NDC凭借其独特优势正在引领靶向治疗领域的创新发展。
2025年9月25日,CDE官网显示,前沿抗癌药DS-7300a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用于治疗在含铂类化疗期间或之后出现病情进展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今年8月份该药获得了美国FDA针对上述适应症的突破性疗法认定,在今年的世界肺癌大会上,该药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二期临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突显了 Sgc8c-M 作为一种有效抗肿瘤药物的潜力,并为新兴的 ApDC 的临床转化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5-02399-1设置星标,不错过精彩推文
Sgc8c-M 在食蟹猴中的毒代动力学(TK)及毒性研究未来展望:临床转化前景广阔基于全面的临床前数据,研究团队认为Sgc8c-M具有以下转化优势:制备简便:通过一步迈克尔加成反应即可高效合成,纯度超过95%,适合规模化生产。跨物种适用:对人类及多种实验动物(
百奥赛图公布,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2025年第38次审议会议已于9月24日召开。根据会议审议结果,公司建议A股发行及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已获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批准。值得一提的是,百奥赛图近期宣布先后与德国Tubulis及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默克达成合作协议。
9月2日,美国癌症协会(ACS)发布了《2025年前列腺癌统计数据报告》,呈现了美国当前前列腺癌的发病情况及治疗结果。研究表明,从2007年到2014年,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每年下降6.4%,从2014年到2021年,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却每年增加3.0%。其中晚期诊
从产业链条上来看,最先反应的仍然是生命科学上游的卖水人和临床前的CRO,2024年底开始就部分公司已经感受到了药企需求以及订单的好转,比如专注于砌块的毕得医药2025H1收入&利润端高增长,并且如昭衍新药这类毒理服务商强势扭亏且出现了明确的拐点,另一边海外CX
9月24日,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谭蔚泓院士/何嘉轩教授/刘湘圣教授团队等多家单位联合一项发表在权威肿瘤学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52.7)上的突破性研究显示,一种名
在创新药的全球版图中,抗体偶联药物(ADC)正在成为最受瞩目的明星赛道。过去五年,Enhertu、Trodelvy等重磅产品点燃了ADC的星火,2024年全球ADC临床试验数达到284项,同比增加逾五成,2025年上半年更有三款新品接连获批。与此同时,资本市场
在全球创新药的版图上,抗体偶联药物(ADC)已被视为“生物导弹”,凭借精准靶向和强效杀伤的双重优势,成为各大药企重点押注的赛道。随着研发难度和成本的水涨船高,产业链中对外包服务的需求同步扩大。对中国企业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在抗体偶联药物(ADC)热度持续攀升的当下,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迎来新一轮重塑。由于ADC研发横跨大分子与小分子两大领域,涵盖复杂的偶联、连接子设计及工艺开发,其研发壁垒远高于传统生物制剂,产业链外包率已超过70%,由此催生出CRDMO快速扩张的蓝海市场。据弗若
随着癌症诊疗挑战日益严峻,放射性药物(亦称为“核药”)的应用领域正在迅速扩展。这些药物以其精准的靶向能力、高诊断灵敏度和显著疗效,不仅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还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提供了有力科学依据[1]。
2025年9月,创新药研发平台型企业百奥赛图在过去一个月连续发布多项重要合作进展。无论是与跨国巨头默克在抗体偶联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方案上的探索,还是与德国Tubulis的抗体许可协议,亦或是合作伙伴IDEAYA在双抗ADC联合治疗的推进,都进一步印证了